实际成本法与计划成本法的核心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账户使用的差异以及成本费用的计入方式。
实际成本法
一、定义:
实际成本法是以中间产品生产时发生的生产成本作为其内部转移价格的方法。
二、适用场景:
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购货量不大的中小企业。
三、会计分录处理:
材料验收入库时,使用实际成本直接记入相关账户,如“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计划成本法
一、定义:
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分摊、按期结转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期末将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适用场景:
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业。
三、会计分录处理:
在采用计划成本法下,先将计划成本转入,然后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材料成本差异”调整到相关成本费用中去。
对于在途物资,先按计划成本记入“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到达后,再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调整。
以上就是仁和会计对"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区别"问题的网络整理内容,更多财税知识请持续关注仁和会计网校。